哈佛大学标志性出版物“洛伊布古典丛书”(LoebClassicalLibrary)在英语世界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四库全书”。它以双语(希腊语英语、拉丁语英语)对照的形式出版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7世纪间二百一十多位古典作家的作品,几乎包括整个希腊拉丁文献,还涉及那些佚名的典籍如《十二铜表法》及在埃及发现的希腊文纸草文书如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等等,到1999年为止共出版491册。
丛书的创建者詹姆斯·洛伊布(J.Loeb)1867年出身于纽约,其父为银行家,母为音乐教授的女儿。这种背景为他的一生定了基调:富足而又具有一种强烈的人文精神。
1884年,洛伊布进入哈佛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课余摆弄音乐,并成为哈佛音乐俱乐部和管弦乐队的副指挥。他同时代的校友回忆他的音乐才华说:“他的演奏充满激情与才华,非业余水平所能达到”。1888年毕业后,他进入父亲的银行工作。那些年头对洛伊布来说是充满压力与紧张的岁月。1891年冬季的一场大病迫使他放弃银行生涯,并在斯堪的纳维亚旅行了一个夏季,然后又回到了银行,但是由于老病复发,他不得不于1902年从银行退休。退休后,他来到了他位于新泽西的农庄修养,直到1905年。那以后,他去了德国,除了一战期间一段时间外,他一直住在德国,直至去世。在这段期间他从事古典考古学和古典文学的研究,出版了几本研究著作并把他收集的古代青铜器、陶器整理成目。在慕尼黑时他对医学、精神病学研究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和佛洛伊德保持经常的联系。《纽约时报》的一份社论评是这样评价洛伊布的:“如果说洛伊布是一位人类文明的修补者、学问的复兴者、文艺复兴传统的继续者,这并不过份”。
洛伊布赞助古典学研究事业是从退休前开始的,并一直持续到生命的结束。他向哈佛大学古典系捐助了大量资金,成为位于雅典的美国古典研究学校的理事,对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和美国考古研究所所从事的发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把他自己所收集的古典时期的花瓶、青铜器捐给了慕尼黑的国立古代博物馆。不过和他出版洛伊布古典丛书相比,这些成绩不免黯然失色。1925年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法律博士学位时称赞说:“我们的客人让天堂重新回到了人间,那就是用完美的编辑、精确的翻译、精湛的技术、一流的排版、杰出的印刷出版了希腊、拉丁文献。”
洛伊布1910年构想洛伊布古典丛书时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让更多人(不管他们是否懂得希腊语或拉丁语)可以阅读古典作家的著作,以便他们从古典作品中汲取智慧,终身受益;二是他想让这套丛书成为反映英美两国古典学者优秀成果的阵地。为此,他和出版商就此事进行磋商,但结果并不如人所愿。当他首先和出版商麦克米兰(G.Macmillan)商谈时,麦克米兰的反应是:“我已和我的合作人交换了意见……遗憾的是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我们都不能接受这个建议”。
英国的海因曼(W.Heinemann)敏感地认识到这个事业将会为他新成立的公司名声大噪,因此很快和洛伊布达成了有关合作出版事宜,由洛伊布提供资金赞助,在英美两国同时编辑出版丛书。洛伊布、海因曼和另外三个杰出的古典学者帕奇(T.E.Page),劳斯(W.H.D.Rouse),开普斯(EdwardCapps)组成五人编辑委员会,并成立一个由十位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著名古典学者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来出版这套丛书。两年后,即1912年,首次出版了20册。洛伊布古典丛书出版后仅仅两年就爆发了一战。战争期间(1914-1918)出版了维吉尔、奥维德、奥勒琉、盖仑等人的作品共54册。
1933年洛伊布去世。他把洛伊布古典丛书(那时已出版了近三百册)和30万美金捐给了母校哈佛大学。这笔钱被称为洛伊布古典丛书基金,用来出版丛书并通过哈佛大学古典系来资助古典学研究。哈佛大学最后选择了哈佛大学出版社来出版这套丛书。出版社根据以前的出版发行条款和海因曼签定了合同,成为美国的发行商,并保持对经济事务的管理权以及让编辑事务处于洛伊布古典丛书基金的控制之下。这种办法一直持续了56年之久,直到1989年海因曼退出协议为止。
1939年欧洲爆发了二战。尽管雄心勃勃的丛书出版计划还在进行(1939-1945年间出版了38册丛书),但由于战争的影响,使得美国发行商很难从英国进口图书,因此时的美国很难得到新版丛书。新出版38册中的10册是在战争最后3年出版的,平均每年3册左右(和30年代早期和中期的每年10册左右的速度相比是慢了许多)。1944年没有出版一册丛书,这是自丛书出版以来第一年没有出版新版本。战争也造成了洛伊布古典丛书大量库存。到1940年晚春,伦敦的库存量已达20万册。随着战局的不断恶化,哈佛大学出版社老总斯密斯(W.Smith)决定一次性订购122,675册并用船把它运到美国。在横渡大西洋的险程中,德国潜艇击毁了一艘甲板上有九千多册丛书的船只。其余的则安全地到达美国,这使哈佛大学出版社库存量增加了113,032册。同年秋季,一枚炸弹正好击中了伦敦存放丛书的仓库,近一半洛伊布古典丛书遭焚毁。1941年,另一枚德国炸弹又击中了同一地点,所剩丛书在劫难逃,海因曼的库存所剩无几。与此同时,哈佛大学继续销售从英国抢救而来的那113,032册丛书,整个战争期间销量有增无减,战争结束时,哈佛大学已经把到那时已出版的369册中的158册销售一空。
战后,丛书的出版计划也发生变化。自从1912年以来丛书平均每年都出版10册以上的丛书,但到50年代却下降了。劳斯在1947年退休,接任开普斯的普斯特(L.A.Post)在1968年也退休了,只剩下沃明顿(E.H.Warmington)一个编辑,显然这延缓了丛书出版的速度。出版社好几次都面临经济危机,滞缓的销售和不当的管理几乎使丛书陷入困境。
1973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墨菲(B.Murphy)的改革,再次使丛书焕发青春。1989年,海因曼退出了丛书的经营管理,在英国30万册的库存归属哈佛,哈佛大学从此完全接收了丛书的出版和发行工作。
转型期间,哈佛大学重新评估丛书,并决定对一些译本进行补充和修订。在征询了22名古典学者的意见后,出版社制定了一个每年要出版的4到5册丛书的新计划。这份计划包括要在丛书中出版新著作,例如Chariton的作品;重译原来的版本,如欧里庇得斯的著作;修订原有的版本,如荷马的著作等等。这个计划要一直延续到21世纪。之所以对老版本进行修订和替代,是因为自这个世纪初期以来,学术界对文本的理解及翻译风格都发生了变化,并且随着学术的最新进展,以前的导言和注解亦显陈旧。按早期翻译原则,那些放肆和下流的段落已被改动和省略,今天看来,这些只是学术瑕疵。新翻译的版本更加准确并解释了原译者简略的原因。以前的版本并不总是省略和改动原著,有时他们也简单地把原文译为另一种语言。如在第一版中的一些希腊语被译为拉丁语,令人不快的拉丁语被译为意大利语。这些并不使学者为难的问题却使那些不具备拉丁语或意大利语知识的人面临困难。新版丛书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译文反映了当今英语的变化。从前认为翻译荷马的《奥德修斯》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需要用詹姆斯时代的标准英语。这些做法至少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是不适合的,也不符合创建丛书宗旨。另一个例子是第225册赫罗达斯(Herodas)的拟剧:在原著中用希腊方言的地方不是用英语来翻译的,而是用苏格兰方言来翻译的。今天的绝大多数读者是不能领会这种良苦用心的,反而会被方言搞得晕头转向。
尽管哈佛大学已独家承包了丛书的出版发行工作,但它继续秉承洛伊布的意愿,使之成为一个英美“合资”机构。现任丛书主编古德(G.Goold)是英国人;督察斯梯沃德(Z.Stewart)是美国人;编辑和翻译者则来自大西洋两岸。该套丛书在欧洲的销售由哈佛大学在伦敦设立的办事处执行,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销售由马萨诸塞的剑桥执行。在美国排版,在英国印刷和装订。